《茶博览》2009年第一期刊登了林小玲、陈卓栋采写的题为《江元勋:红茶世家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红茶世家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现予转录:
2008年11月16日至11月1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隆重举行。这一茶业盛会引来各方的关注,其时正在武夷山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在百忙之中抽空参观了茶业览会的展馆。当时,正山荼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元勋,也和其他茶业公司老总一样,平静地站在展位,等领导人经过时向其介绍自家产品。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长春进入展馆后,并未绕场参观,而是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级领导的陪同下径直走向正山公司展位。
回忆起那时的情形,江元勋就像回到了当目的展馆,激动如初。他表示,当时李长春和其他领导除询问了正山公司的经营情况外,还特意问起了江元勋独创的红茶极品——金骏眉,并给予其极高评价。江元勋一边吩咐茶博士冲泡金骏眉让他们品尝,一边向他们介绍金骏眉、“元正牌”正山小种红茶在市场的销路。
“当时其实是感到很意外的,没想到国家领导人首先就来到正山公司的柜台,激动得连话都差点说不清了,只是一个劲地重复,金骏眉创出后,海内外茶客都十分喜欢、市场反应热烈,这是对我祖业的最大肯定!”
过去:祖业•祖父
在江元勋的创业历程中,“祖业”与“祖父"是两个关键词。“祖业”是指其家传的红茶事业,而祖父江润梅则将“祖业”牢牢刻在江元勋的脑海之中。
江元勋介绍,他是桐木关江氏家族的第24代传人。对于家族的传承历史,江元勋可谓倒背如流。“我的家族是在河南固始地区发源,北宋后期迁到江西,一直到南宋后期才定居在当时的福建崇安县桐木关,也就是今天的武夷山桐木关。”
据历史记载,桐木关江氏家族的始祖为盖一公,盖一公在桐木关开田园创基业。江氏历代都以制茶为生,在明朝后期始创红茶制作,创出了如今的正山小种红茶。“现在,人们谈到桐木关江氏,第一印象都会想到正山小种。我们家族与正山小种已经连为一体!”江元勋骄傲地说。
历史上的正山小种红茶是中国红茶的代表,享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据统计,这种始创于明朝后期的红茶品种,大约在清朝乾隆后期正山小种红茶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中国出口的红茶中,印有LapsangSouchong(正山小种红茶)标志的茶叶占据所有出口红茶的85%,而原产地域内的正山小种红茶的最高历史产量也不过是100余吨。
“17世纪的时候,正山小种是英女王和皇室的御用茶。当时的安妮女王每日下午一杯正山小种,让正山小种成为整个欧洲上层社会的抢手货。”江元勋并向记者背诵出一段文字:“‘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地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这是拜伦在《唐璜》中写下的,‘武夷的红茶,就是指正山小种。第一次知道这段话,是祖父告诉我的。”
江元勋的祖父名叫江润梅。“没有他,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江元勋与祖父感情至深。为了追忆祖父,江元勋曾亲自撰写一篇文章,开篇便尽显暖暖亲情,“依稀记得祖父温暖的手牵着我走在青翠的茶山中,依稀记得祖父中风后拄着拐杖在茶楼上指导村民们做茶,依稀记得祖父病重时祖母仍然蹒跚地抬回几十斤的茶青,依稀记得祖父去世那天下了一整天大雨,河水涨到了家门口的杨柳树根上……”
江润梅是江氏家族中一位杰出人物,在其接手家族产业前,正山小种已进入衰落期。当时清朝国势衰败,正山小种红茶难以抵挡印度、锡兰红茶的冲击。国内军阀又连年割据混战、民不聊生,桐木关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正山小种红茶几乎走到了灭绝的边缘。
“接手祖业时,祖父也是迫于无奈。”据江元勋表示,江润梅早年醉心仕途、无意制茶,无奈其父病重,将产业尽数托付给江润梅。或许是家族中与茶有不解之缘,接手没过多久,就摸索出做正山小种的技巧,“而且祖父待人温和、不计得失,没过多久,祖父就成为整个桐木关制茶第一人。”
其后,两位荼界前辈吴觉农与张天福先后来到桐木关,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江润梅极大的帮助。整个上世纪40年代,江润梅大展拳脚,对正山小种的种植、制作、销售等环节进行了一番彻底改造,将正山小种起死回生。在他的努力下,正山小种红茶在建国后得到人民政府的关心,迅速走上了恢复的道路。可以说,江润梅是延续正山小种血脉的一代大家。“祖父对做茶倾注了一辈子的心血,在过世之前,他再三嘱咐‘一定要把正山小种红茶继承下去,这个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现在:有机茶认证•金骏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祖传产业落到江元勋肩上的时候,他发现遇到的处境与当年祖父面对的竟如此相似。而江元勋的选择,也是与祖父一样,勇于面对,在逆境中奋斗,重新树起“正山小种”这块金字招牌。“至今我都觉得,所做的一切不能说太出色,但毕竟没有辜负祖父的嘱托。”
时光来到20世纪90年代,正山小种的生存因各种原因再次遇到困境。当时,正山小种红茶这一红茶鼻祖几乎灭绝,每斤卖价不足10元,山上茶园荒芜,生产工艺濒临失传,全村只剩2家村民零敲碎打地生产一点,之中就有江元勋。
“最低谷时,仓库里积压着上百万元的茶叶无人问津,山上的茶青
无人采摘,制茶季节几乎闻不到茶香,有的村民甚至改茶山种毛竹,别说外地人,就是武夷山知道正山小种红茶的人都非常少。”
由于桐木村地处保护区内,这里树不能砍、山不能挖、猎不能打,又没有田地可耕,村民的生活资源只有茶叶和毛竹,而可以给村民带来收入的红茶因知者甚少,又不能给村民带来收入。江元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不使红茶被淹没,他暗下决心,这辈子对红茶要不离不弃。
随着武夷山获得世界双遗产品牌,旅游形势日益红火,正山小种红茶也日渐为人所知,来探访红茶鼻祖的游客逐渐增多。于是,当地党委、政府决定,扶持江元勋在盛产红茶的茶山脚下建立元勋红茶厂,后又改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推出了“元正”品牌的正山小种红茶。由此,江元勋的祖业复兴之路走出第一步。
但是这第一步,江元勋走得并不轻松。“有些事不是下定决心就可以成功的”。在红茶厂建立之初,江元勋仍然采用传统的制茶方式与老式分散经营,在市场上毫无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红茶一直卖不上价。为了改变困境,江元勋还尝试做起乌龙茶。“桐木关千百年来还从没有人做过乌龙茶,回想起来这次尝试实在冒险。”但当年的冒险并未太见成效,搞了两年,整整积压了25吨乌龙茶在仓库里。再加上积压的红茶,江元勋气都喘不过来,工厂的机器也慢慢停转。
“眼看撑不下去,但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否极泰来,大概在2000年时,我遇到高人了!”江元勋所说的高人就是祖耕荣。8年前祖耕荣以乡镇党委副书记身份下派到茶厂担任营销助理。在他的帮助下,江元勋先是贷到19万人民币的款项,使工厂重新运作。接下来,祖耕荣又给江兀勋出了一个点子:在正山小种的传统市场欧洲,正盛行有机茶。如能取得有机茶认证,桐木茶厂的红茶就可以直接进入欧盟市场。在祖耕荣的建议下,江元勋决定再次做出冒险,下大力气向德国BCS有机食品保证公司申请有机茶认证。
为了申请该认证,江元勋与祖耕荣花费1年的时间,一同踏遍桐木关周遭的所有茶园采集各种数据,不知踏破了多少双鞋。“桐木距城区有80公里,路况又不好,坐班车要颠簸上3个小时。有时刚刚回到城里,第二天又要赶下去。光这样跑还好,最头痛的是申请认证时的手续,麻烦极了。写报告,填表格,送样品,还要翻译成德文,还要找专冢,前前后后好几次。弄到后来,差一点自己都没信心了。”所幸皇天不负有心人,2001年,“元正”品牌正山小种红茶被确认为有机茶,并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取得德国BCS认证的茶产品。随后日本JAS、美国℃IA等多家国际权威有机认证机构认证也被江元勋一一收入囊中,使严品顺利打入欧洲市场。目前,正山茶业60%红茶出口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区。
与此同时,武夷山政府在旅游促销宣传上,把正山小种红茶与大红袍共同向外推介。
每每遇此,江元勋总是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推介活动,带上荼样和宣传资料,为正山小种红茶在各种活动中争得一席之地,以此提高正山小种红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过多年努力,正山小种红茶逐渐为市场认可。
所谓好事成双,就在经营状况持续好转的情况下,江元勋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创出了红茶的极品金骏眉,将祖传的手艺发扬光大。“大概在2005年的时候,两个朋友来做客,聊着聊着就向我提议,正山红茶能不能学绿茶类那样做出些高端产品?”当时江元勋也有了灵感,便集合公司几位造茶师傅试验,将新采的茶芽尖用手搓揉,再进行发酵。待发酵好后立刻用火炭进行烘焙。“做好以后,发现茶叶散发一股独特的香气,色泽金黑相间,而且有一层绒毛。”
次日,江元勋将茶叶捧出、开泡品尝。发现这种茶叶有蜜香、薯香、花香等综合高山韵味,甘甜回味悠久、爽口滑喉。由于形状像海马,在茶盘中的茶叶就像奔腾骏马一般。“几个朋友一合计,就取其色泽和形状,命名为‘金骏眉’。”如今,“金骏眉"已成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市场价格每500克可达1万元人民币。
将来:蓝图•辉煌
近年来,江元勋奔走于各地茶业展销会,凭借“元正,,品牌与高品质的“金骏眉”产品,获得同行一波波的赞誉。但面对这一切,江元勋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因为他觉得,距离历史上正山小种最高峰时期的辉煌,目前还相差甚远。在他脑海里,早已有一幅未来发展的蓝图。
“一方面要继续把企业做强做大,带动农民增收,从而实现保护当地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过去单纯依托出口市场的模式下,力拓国内市场,在主要大中城市设立正山小种红茶营销网点,以提升正山小种红茶的知名度。同时,与武夷山强势茶企业联手,共同拓展国际市场,恢复正山小种红茶历史上的辉煌!”
微信客服:13859366756微信公共号:zhengshancha
官网客服QQ:5131798 官网淘宝店:egoll.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