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厦门茶博会看中国茶空间的变革
10月14日,第十届厦门国际茶产业(秋季)博览会(以下简称厦门茶博会)圆满落幕。
与之相配套的还有茶叶包装设计展,展商不论是展品,还是茶空间(展位)设计,都非常吸引眼球,吸引着观众们流连不已.因此,业内流行着这么一句话: "中国的茶包装看福建,福建的茶包装看厦门”。
这里的“包装” ,不可简单视作茶叶包装物(如泡袋、茶罐、礼盒等等),而是涵盖了茶器、茶空间乃至新模式新业态的“大包装" 。然而,不论哪种形式,其灵魂都是设计。
作为广受茶界认可的展会平台,厦门茶博会不仅是知名品牌茶企激烈竞逐的前沿“阵地” ,也是茶器(茶家具)、茶空间及茶包装争奇斗艳的前卫秀场以及茶业设计潮流的风向标。自2010年首展以来,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它走过的十载,亦是中国茶产业升级转型、茶文化日渐繁荣的十载,而与茶事茶生活息息相关的茶空间设计,从理念、形式到功能,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关于“茶空间”的定义,著名茶文化学者蔡荣章认为,它是泡茶、奉茶和品茶的空间,最基本的单元便是泡茶席,而泡茶席所在的房间或室外局部空间则成为“茶室",再往大了说,就是茶屋。
好看的皮囊干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茶空间,设计的不只是外在形式,而是要赋予它思想与灵魂,让它"活"在茶里, “活”在每一个庸常的当下。
主角是茶还是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有泡茶桌、泡茶台而无“泡茶席”的概念。
狭义的泡茶席,是指提供方便泡茶、饮茶与奉茶的一组桌椅或地面。尽管"茶席”古已有之,但在中国大陆的复兴却是近十来年的事。在范增平、蔡荣章、解致璋、李曙韵等为代表台湾茶人的助推下,伴随着茶艺的兴盛,中国大陆的泡茶品茶饮茶日趋精致优雅,乃至上升至美学与艺术的高度。
从茶艺兴起发展的过程来看,茶艺师往往过分强调表演,以花里胡哨的动作来博眼球,结果本末倒置,从而忽略了如何把茶泡好这一真正目的。
与茶艺一样,茶席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在多地举办的茶博会上,我们注意到,一些展商在展位上精心布置了茶席,茶器十分精美,有的还很珍贵, "件件皆有来历"。
而铺垫、装饰和背景,为了吸引关注,他们更是费尽了心思。不可否认,创意的呈现可谓别出心裁,但我们也不禁要问:这样的茶席好用吗?
获席,审美与实用的有机统一。蔡荣章认为,在茶席上,第一主角永远是茶,第二主角才是人。如果将第一主角定为人,会太凸显人的作为而冲淡了茶味;如果将茶作为第一主角,人在行茶时,就会时时想到茶,这样才算得上"茶事" ,而不只是借茶发挥。
既然茶是主角,那么意味着器、人和空间都是为茶"服务”的,而人的泡茶姿势、手法、茶器的使用及对投茶量、水温、出汤时间的控制,都会影响茶汤的风味品质,进而影响到饮茶者。因此,茶席、茶室等茶空间的设计,不能是只能看不能用或不实用的装置艺术,应合乎人体工学,方便人的身手操作,即“以人为本”。
吃茶十二宜
人文茶席倡导者王迎新提出,茶席的布置应有“人文关怀”。“茶是我们与世界沟通,与他人交流的媒介,茶席是其间的桥梁。我们藉由茶传达人间最朴素本真的善与美,人文关怀是非常温馨且很重要的概念。”譬如,在策划举办茶会时,根据据季节、地点、参加者和养生的角度来确定茶品和茶空间,而茶空间的温湿度、坐具舒适度、草木花卉高度、灯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细节。"茶席中的人文关怀是无形的,它贯穿于茶事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专注于每一个细节,体察人与茶、器、自然的和谐之道。
在厦门茶博会逛展的过程中,到品牌茶企到茶器茶家具展商,都颇为注重茶空间的营造,而有不少在设计师看来是值得学习的优秀“作品” 。柔和的灯光,雅致的茶器,简洁的陈设,疏朗的空间,顿时就能让人驻足,然后坐下喝杯茶。因此,有专业观众打趣说: "特装馆一家比一家做得漂亮,我都看不过来了,参展商的钱恐怕都让(辰位)设计装修公司赚走了吧。
品牌茶企与茶器(茶家具)展商设计布置的茶席或茶室,所呈现的产品虽有所区别,但都积极地在美与用之间寻求平衡,使人在泡饮的过程中感受品茗带来的惬意及茶之美、器之美与境之美。
朴素
在厦门茶博会上展现的茶空间,尽管形式与风格各不相同,但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它们质朴简约的装饰,明朗通透的格调,消除了距离与隔阂,亲近感也就油然而生。
“过去,茶空间的审美观是傻、大、粗、笨,整个空间黑乎乎的,虽是高大上的仿古红木家具,却让人感到沉闷压抑。现在强调的是轻奢亮丽,个性经典。”品匠茶居总经理李启辉说。
位于闽北的政和县是白茶之乡,也是著名的竹子之多。2005年,他创立了"若匠竹艺",从事竹木工艺品设计与加工,以茶器、茶家具等为主的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2016年,已是当地竹木行业龙头企业的“老匠"开始关注并涉足茶家具及茶空间的设计与定制,倡导轻奢、富个性的产品设计理念在李启辉看来,中国是茶叶的国度,也是竹子的国度。不论是自然形态,还是它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它都与茶有着很高的契合度。竹木材质的茶家具以及由它们所组构的茶空间,从整体外观上就能给人的视觉带来清新敞亮之感,而朴素的材质、简约的造型,会让整个品茗环境变得柔和有温度。为了更好地烘托茶空间的意境,他特意在展厅外的空地上栽植了几杆毛竹。这样,竹影透过门窗投射于墙,并且会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映现出光影的变化。日移竹影,品茶的情趣与心境也随之不断改变。
除竹木外,在厦门茶博会上亮相的茶空间,色调上多以灰、白为主,而且几乎没有什么装饰,有些空间的墙面就是直接用水泥或土坯砌筑,内部的陈设也是疏朗有致,并有大量的留白,为人们提供了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这类型的茶空间,也常见于用老旧建筑(如废弃工厂、车间、老宅等)翻新改造的茶室、茶馆、民宿等。
无疑,这反映出了当前茶空间设计的主流:素朴、简约、自然。
“素朴是不断地在做减法,以少为多,以无为有。素朴,蕴含温暖与自信,蕴含无限智慧和力量。
素朴,让心得以安宁。唯有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无限包容。”蕉林·生活茶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张迎军认为,素朴之美,普遍存在于十世纪时的中国,是农耕文明和文人精神滋养下的产物。这一美学观念,在两宋时代达到了顶峰,也就是当代人所津津乐道的“宋式美学"
"素朴之美,是对源于西方审美观念-奢华之美的"对抗' 。奢华美,是一类豪奢的欧陆风,会渐渐滋长着人们贪婪的欲望,并且消耗了大量资源,让人心变得愈发地浮躁、空虚,生活也难归于安宁平静,更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在他设计的茶空间作品中,大胆大量地运用了竹、木、苇苞等质朴的自然材料。在他眼里,这些材料都留存着儿时美好而温暖的记忆。“藉由自然的原味和艺术的表达,为生活添几分诗情和浪漫。
此外,茶器的材质,在以陶瓷、金属、玻璃为主流的同时,粗朴的石质也日益受到爱茶人们的垂青。
以木化石、火山岩、乌金石等天然石料制作的茶器,完整地保留了材料的原始"面目”
节偌大的枯木横互在“缘石台"的展位前,粗扩沧桑中蕴含着坚毅与苍劲。缝隙处,绿意盎然,苔鲜、藤蔓、骸等绿植错落期间,洋溢着生机, “枯逢春" 。步入展区,展出的茶盘,无一例外,皆用有着木纹的石料制成。
“世上没有一块石头是重复的,本化石更是可遇不可求。它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既有木的结构与纹理,又有右的质地。在它们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数交织的年轮以及所经历的沧海桑田变化,温厚坚稳,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参展人员介绍说。
“木化石,是木,亦是石。它与茶在席上相遇时,便会生发出一种宇宙洪荒的原始朴素美。”
小茶室里的大世界
一说起茶室,往往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日本茶室。这一空间将日本建筑的精髓“清雅天趣”发挥到了极致。"日本有属于本国文化的建筑语言符号与体系,基本一眼就可以判断出日本茶室的风格。”“竹修”创始人林起恩说。曾在日本学习工作过13年的他,对日本茶室及日本茶道有着颇为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譬如,茶室中都有非跪行不能进入的小入口,希望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体验无我的谦卑。
又如天棚,是高低错落的,顶棚较高的下面由客人落座,较低的下面是主人位,以此表达主人的谦卑及对客人的尊重。此外,还有茶室窗户、内凹间、点前座、地炉等基本格局。”
那么,中国人自己的茶室到底该是怎样?传统的茶室又该是怎样?中国茶室的符号是什么?与我们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现代茶室又该是怎样?
这一连串的问号不断在他脑海中纷现。他一头扎进故纸堆,从古籍古画中寻求解答。“从文征明的《品茶图》就可获知,古人饮茶的空间实际上就是文人书斋,主客坐在书斋里品若清谈,童子在书斋旁的侧屋里烧水禀茶。"文震亨几乎是“依葫芦画飄"地以性灵的文字解读了曾祖父画中的理想茶空间: "构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长物志·茶察》 )这不只是一间山林茶室,也是一个休憩安顿身心的空间,一方滋养独立精神人格的净土。“古代文人的书斋就是最佳的范本。" "竹修”总经理李政说,谈及中国文人的书斋,绝对绕不开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与文人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竹子中空有节,四季常青,比德君子讓逊虚心的品格以及正直不屈宁折不弯的气节。”于是,竹子与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佳话,如“竹林七贤”、“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轼、画竹成痴的郑板桥等等。竹器也是文人墨客的喜爱之物,如毛笔、竹爽(煮茶)、茶则等。此外,竹与茶也是息息相关,茶荟、水蹄、培笼等制获用具。于是, "竹修”藉由竹来构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茶室建筑语言符号与体系,创造一个雅致惬意、舒展自如的文人茶空间,重拾文化自信。
从栽植采伐到加工制作,从家具陈设到空间营造, “竹修”都遵循自然之道,并将竹子所代表的传统人文精神与美学精神贯穿到底。譬如,在茶家具设计理念上,“竹修”奉清秀素雅、富有禅意的“宋式格调”为主桌,通过曲直、虚实、繁筒、灵透,呈现东方极简之美。而制作则传承了传统的柳卵工艺,使两块竹结构间"丝合缝,结实耐用。
在林起恩看来,竹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在被砍刀劈开生命终结的刹那,我能听到它(竹子)的呼唤,它并没有消亡,而是转化为一种新形式的生命。
茶盘、茶桌、茶椅、茶柜…都是它的新生。"也正是出于对竹子对自然的崇敬, "多用一棵竹,少砍一棵树”成为“竹修”近乎信仰的坚持。
同样也是从生产竹木工艺品起的祥福工艺,在此次厦门茶博会上展出了其打造的茶空间品牌-一度庐茶书房。该展厅由几组茶空间构成,每个主题和风格虽有所不同,但架构的材质均为竹木。在空间内部,除了茶席外,巧5妙地融入了挂画、太湖石、香炉、盆景小品等文房元素,构筑一间雅室。而不同空间之间,则以碎石、汀步、竹桥为过渡,模拟古典园林中的庭院。这套茶空间装置组合,文人气十足,吸引了许多观众流连不已。
“厦门不论在产品设计、营销人才的集中度,还是茶文化氛围,都有着天然的优势。”营销总监许道辉介绍说。自2012年起,祥福就将总部从政和迁到了厦门。2013年, “度庐”一经厦门茶博会上首秀,就赢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并且连续4年,展品在展会现场都被抢购一空。“买家们是把整体茶空间包括内部陈设都打包带走,就连地上的那些碎石也不,放过'!”以文人茶书房为代表的茶空间已渐成潮流。
斗室乾坤大,寸心天地宽。在斗室之中,有茶香花香,有书香墨香,有思想有灵魂,蕴藏着一片广阔的天地。它让我们可以在忙碌紧张的生活中,通过杯茶,将心与林泉连接,回归本真,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跨界与混搭
在以古香古色或祥风佛系居多的茶空间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轻盈活泼、富有时尚气息的混搭空间。
厦门茶博会上,一家名为“炭白玉”的白茶企业,就把酒吧的标配-吧台搬进了展厅。椅眼修长的座位,热情周到的茶艺师,就像在酒吧里喝酒那样放松地品茶。不得不说,这一方式,很容易捕获年轻人的心。
其实,这种跨界混搭并非本届茶博会的新鲜事物。近些年来,不少品牌茶企业已在积极探索尝试这种“酒巴式”的茶空间。位于政和铁山镇的隆合茶书院,就有这样一处茶吧。坐椅、吧台、茶柜均为竹木材质,武样为古典与现代的相结合,美观大方,而且舒适。坐在吧台前,可以点一泡自己喜欢的茶,由茶艺师来泡。然后,可以欣赏茶艺,也可以一边品茶,-边发呆放空,很是悠闲自在。
喜欢到各地逛茶博会的茶友,也一定对雨林古茶坊不会感到陌生。这家专营古树普沮茶的品牌茶企在展会上基本都是盈装亮相,而且人头攒动。除了琳琅满目的茶品外,设在现场全自助饮茶空间非常聚人气。这是一组类似于手机体验店长桌的茶台,上面有茶、烧水壶、茶杯,还有展示企业置传片的平板电脑ー以及用于倾倒茶渣废水的垃圾孔, “界面”不仅友好,而且非常人性化,将喝茶这件事变得更简单、更轻松、更快捷,更有趣。茶友可以随便找到一个空位坐下,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任性任意地烧水泡茶,倍感亲切。
被誉为茶界“黑马”的小罐茶更是直截了当地请来苹果体验店的设计师Tim Kobe来设计茶空间。他大胆地把咖啡、红酒甚至雪茄的消费习惯融入设计,让茶像奢侈品一样展示,每款茶都能事先从感官上进行体验。更超前的是,茶空间里还融入了“黑科技".
每个展柜所展示的茶各不相同,当放茶的抽屉被顾客拉出时,相应的LED屏幕上就会自动播放该款茶的VCR介绍,科技感十足。
茶器,作为茶空间的必备元素,如何让茶既便于泡饮又能把茶泡得好喝,是很多茶器设计开发者努力的方向。茶与咖啡,是世界两大无酒精饮料,也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然而,它们并非格格不入,恰恰相反,二者之间是可以共通的。因此,譬如,将咖啡器具植入泡茶壶的创新混搭,在茶器设计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冲咖啡用的手冲壶,从形制上看,很像泡茶壶,所不同的是,手冲壶的嘴是细长弯曲的,而手冲咖啡技艺与茶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确切地说,它同宋代的点茶程式颇有几分相似。手冲壶用作泡茶,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如“东京茶寶”便是全球首家手冲绿茶店。在中国,手冲咖啡壶形制的泡茶壶在隆合茶业的茶吧台上也能见得到身影。此外,还有咖啡萃取机、胶囊咖啡机等咖啡器都为茶器的设计开发提供了许多灵感,从而被纳入泡茶"神器"之列。
厦门茶博会上, "贞点”茶具针对家居、商务办公及旅行等生活场景,推出了4款新品,特别是一款家居商务两用的“小可冲泡壶” ,一出场就成“爱豆" (英文idol的中文音译,意为“偶像" )。据品牌创始人袁福君介绍,这款泡茶壶为玻璃泡茶壶、玻璃分茶壶和旋转式开关三部分立体式结构,是集量茶、泡茶、分茶于体的电新品。"旋转式开关利用了钢珠吸原理,通过小阀门可以控制水的流速。如果你想喝冰的,当然也可以放冰块。分茶壶内设有300月双层不锈钢滤网,可高精度过滤,不残留茶渣,能最大限度保证茶汤的口感。还有,操作全过程都是可视化,即便你是茶'小白',也能泡出一壶好茶! "他说。
李曙韵说,其实中国茶人有没有茶室并不重要一壶茶、一盏灯、一卷经、一炉香 心若安,人在哪里,茶室就在哪里。
旅行茶具,和一颗爱茶的心,使旅途变成一个移动的茶空间。“贞点”专为旅行量身定做的“小喵局心壶"和"小H便摸式壶" ,简洁可爱的造型,使用起来轻巧5灵便,深得年轻人的亲睐。
路界与混搭,是跳出茶来看茶,创意还将为茶器茶空间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东方生活艺术的中国表达式
每一个爱茶人心中都有一个属子自己的理想茶空间,就像有首流行歌曲所唱的那样: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遗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从繁华的都市到宁静的乡野,不论是茶馆茶楼茶会所抑或茶店茶庄,还是工作室办公室乃互居家,规模不一的茶空间为爱茶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品茶饮茶的精致生活空问,还是一个融汇了书法、绘画、赫花、香道、古琴、弈棋、园林、文玩等多种传统文化艺术门类的人文空间。
不同于西方咖啡馆的热情奔放或自由随意,也不同于日本茶室茶庭的空寂幽玄及宗教般神圣的气氛,中国茶空间是东方雅致生活艺术的“中国表达” ,它兼具生活气息与人文气息,充满诗意,富有人情味,且具有一定的仪式感,是一块疗愈疲惫、让心安住的现实版“桃花源” ,让久处在压力山大中的人们在香若美境中返续归真。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茶空间的设计与营造,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热情。不可否认,这也与当前中国答产业特型升级及答文化繁荣复兴密切相关。
始于2012年的厦门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展览会,是每年厦门茶博会的最大看点。除了“踏”好茶,很多观众是冲着茶器、茶色装和茶空间去的。为了吸暗聚人气,参展商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搭建各式各样的茶空间来彩显个性,宣传品牌理念。可以说,借厦门茶博会的“视窗” ,我们可以看到感知中国茶空间设计所经历的变革。
在追展过程中,各家茶空间,在风格、主题上虽不一而足,但它们都折射出了时下空间设计审美潮流,即质朴、简约、淡雅、环保,与茶的文化特性与精神特质相吻合。的确,较之以往所谓的“高大上” ,这些茶空间的漏现,使人感到眼前一亮,为茶人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
与此同时,茶空间还是一个连接、贯通、融合茶业一二三产的“复合空间”。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 2018年,全国茶叶农业产值达2157亿元,而全行业综合产值(含-二三产)已逾6000亿元。另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 2018年,我国茶具行业的销售产值为195.11亿元。可见,茶空间及茶器、茶家具、茶文创设计等相关配套产业等对茶业综合产值的贡献不可小觑,它们是茶叶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然而,在关与市场热度背后,也让人隐聽约约地唤到了一阵“硝烟味”-茶空间,不论是设计,还是茶器、茶家具等构威元素,同质化日益严重,行业竞争亦渐趋激烈。曾经的“蓝海" ,在未来,或将成为一片新“红海”。
微信客服:13859366756微信公共号:zhengshancha
官网客服QQ:5131798 官网淘宝店:egoll.taobao.com